欢迎访问北京汇志友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新闻资讯

浪潮画家_浪潮绘画(浪潮画画的图片)

频道:新闻资讯 日期: 浏览:285

中国最专业的字画 艺术品收藏学习、交换 、买卖 业务 平台,满意 平凡 大众“密切 艺术、感悟生存 ”的文化空间!小编微信:wusi868

上海浦东。

陆家嘴东路15号,

寸土寸金,

大厦林立。

一栋古旧老宅,

局促此中 ,

却独有一番韵味。

一百年前,

陆家嘴还叫烂泥渡路,

吴昌硕租下这几间破屋子,

开始了他的海上生存 。

  

他被称为“诗、书、画、印”四绝,

与任伯年、赵之谦、虚谷齐名,

并称“清末海派四各人 ”。

  

他是一代宗师,桃李满门。

他的十三个徒弟,

齐白石、张大千···

任意 拿出一个,

浪潮画家_浪潮绘画 浪潮画家_浪潮绘画(浪潮画画的图片) 新闻资讯

都是大家 级别。

他以金石入印、入书、入画,

日本称之为印圣。

与书圣王羲之、

画圣吴道子齐名。

弟子 齐白石,

60岁后方修成正果。

而老师吴昌硕,

得名更晚。

40岁的时间 ,

吴昌硕拜海上名师任伯年为师,

学习画画。

浪潮画家_浪潮绘画 浪潮画家_浪潮绘画(浪潮画画的图片) 新闻资讯

而40岁之前,

他只是一名“酸寒尉”。

  

上扣无顶戴红缨帽,

一身葵黄色官袍。

他刚刚交官返来 ,

袍服未去,拱着双袖,

还没来得及擦汗。

  

这副穷酸相,

被任伯年碰个正着,

画家大笔一挥,

就有了这幅传世之作。

  

潜行仕途多年,

他从未有过任何风光。

倒是在纸笔刀石间,

活出了真我。

  

自幼好石,

十四岁就开始治印。

“与印不一日离”,

吴昌硕对于刻印,

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。

  

家景 贫苦 ,

村前小溪的石头,

破旧的方砖瓦片就是石章,

磨好的废铁破钉就是刻刀。

一次刻刀划破了手指,

伤口很深。

乡间 缺医少药,烂了好久 ,

左手无名指竟少了一截。

  

钝刀刻印极需功夫。

吴昌硕十几年修炼,

练就了差别 凡人 的腕力,

为其日后艺术造诣奠定 了底子 。

  

拜任伯年为师的时间 ,

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。

吴昌硕没学过不敢画,

在老师执意下随意几笔,

竟落笔非凡,用墨浑厚。

任伯年只说:“你已经在我之上了。

  

为官不达,酸寒一生,

但他的字画 却从不酸寒。

再艰巨 困顿 ,

艺术之道总是布满 刚正之气。

  

他画梅花,

一朵朵像酒盅那么大。

有人讽刺 他,他不分析 ,

越发随心去画,

他最恨画家抱残守缺 。

  

他不守古法,

用西洋红画花草 。

变水墨为五彩,

变重墨未重彩。

  

  

他的荷花 ,

古拙、 腴润。

  

他的梅花 ,

冷艳 、浑穆。

古拙中透着力 度、

透出美感、透出意见意义 ,

他赋予中国绘画一种新的感情 。

  

历经宦海沉浮,家仇国恨,

走过兵荒马乱的吴昌硕是个文人,

他的画却不似旧代士大夫 那般纤弱。

他的画饱满向上,迷茫 有力,

金石之气迸发,一派磅礴景象 。

  

65岁,

吴昌硕的画自成面貌 。

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盛意 境,

成为“文人画末了 的高峰”。

  

68岁,

他再一次重启人生。

上海光复后的深秋,

这个前朝遗老,

一身长袍,扎个小髻,

靠着画艺闯荡上海。

  

69岁,

他在西子湖畔,

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。

  

  

以印为主,兼及字画 ,

西泠印社保有12000件文物,

107件国家一级文物。

此中 镇社之宝《三老碑》,

就是吴昌硕召募 8000银元,

从日本人手里赎回。

这个“以汇流穷源,

无流派 之派见”,

生存 金石,研究印学的

天下第一名社,

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

  泉源 :网络,如有侵权请接洽 删除